首页 > 共建单位巡礼 > 正文

不忘初心担使命 凝心聚力促发展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2日18:06 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

  自2016年独立建院以来,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政治建院、教学立院、科研强院、开放活院、制度管院、人才兴院的办院宗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大教职工生同心同德、务实重干、开拓创新,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实现了事业全面发展。


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河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聚焦基层党建 筑牢战斗堡垒基石


  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五型”领导班子建设。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四个服从”,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与学院的特殊地位相结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院以建设学习型、团结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领导班子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着力提高领导班子谋发展统发展促发展的本领;坚持和完善学院党总支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强化学习效果,通过理论学习达到理清思路、解疑释惑、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目的;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


  以制度为根本,注重发挥组织堡垒作用。学院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检查和党支部考核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党支部教育管理党员的主体作用,建立层层抓党建、人人有责任、个个有任务的党建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党支部工作常态化建设,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和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创新,以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最佳党日活动评比等为抓手,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严甫党内政治生活,开好民主生活会,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落实觉的组织生活制度,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驰而不息抓“四风”,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以风清气正、简单干净、积极向上的政治生态和内部环境凝菜人心。目前,学院6个基层党支部设置标准、结构合理,党支部书记均为“双带头人”,开展了党支部设“两化一创”达标专项工作,2个党支部获评学校优秀觉支部,1个觉支部获批省级样板党支部。


  以骨于为基础,树立争先创优导向。学院按照“坚定信念、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要求,做好党支部书记、教研部主任换届聘任和科级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举办教工党支部、教研部年度工作总结交流活动,提升学院中层干部的履职能力;进一步加大干部学习教育力度,引导、帮助和促进于部夯实理论基础,具备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提升工作水平;持续坚持“五讲五树”,构建和谐学院,形成发展合力。学院以讲学习,树规矩,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讲实干,树理想,用共同目标激励师生;讲道德,树典型,用身边榜样感召师生;讲大局,树正气,用先进文化陶冶师生;讲和谐,树新风,用贴心服务关爱师生”为抓手,深化“红旗领航”党员教育活动,在全院教师中大力开展以“亮出形象树党风,师德建设争先锋”为主题的争先创优活动,签订《思政课教师政治承诺书》,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弘扬正能量,引领全院教师服务学院建设。学院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学院中层乐于奉献,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汇聚起学院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以主业为阵地,守好意识形态底线。学院作为贯彻党的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使命,必须主动发声、敢于亮剑、守好底线。学院党总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建立党总支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系部各负其责、全体教师贯彻实施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形成日常工作不松懈、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配合学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指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积极做好宣传文化奥论阵地建设,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传播正能量。学院官网主页上发布各类新闻80余篇,在学校在官网主页上发布新闻30余篇,深入开展校内外党课培训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30余场;邀请专家做客“求是讲坛”,开展意识形态专题教育。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扎实提升教学质量


  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过程管理。按照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学院围绕教学这一中心任务,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建立了以教研室为单位的严格的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听课评课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以及新教师试讲制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学检查评价侧度、集中命题制度,实现了制度管院。在教学实施上,学院制定了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制度,各门课程均制定了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建立了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课程资源库,定期组织开展优秀教学成果评选活动,将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评价教师的首要标准,引导教师重视教学,着力打造金课,确保教学任务完成不打折扣、教学质量过硬不掺水分。


  坚持创新求变,深化教学改革。学院把推动教学改革摆在全院工作的重要位置上,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先后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案》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文件,形成了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法以及“2+3”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经典诵读活动常态化,引导学院师生积极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融通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社会科学三种资源,促进理论成果向宣传和教学转化;利用“x×学习通”等软件开展参与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使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师生互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开展全员听课、说课、评课和观摩课活动,以研究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多种形式的公开课为载体,引导广大教师投身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在相互碰撞中激发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造活力。


  突出农科特色,注重社会实践。学院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提出了“把思政课开在田野里”“把思政课开在学生生活中”及思政课实践教学“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思政课分别围绕“修身”“明理”“求是”“鉴史”“笃行”为主题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方法方面,构建教师、学生、学院、学校及社会力量五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2019年,围绕五四运动100周年,学院探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新形式,分别在龙子湖校区、文化路校区及桃李园校区举办了红歌快闪活动;加强思政课价值引领,学院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组织学生讲国家、家乡、学校的好故事;2020年,围绕抗疫主题,学院组织师生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用鲜活事例阐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动员青年学生投身抗疫第一线,自觉为国为社会奉献;围绕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重温70年前的誓言、讲好“一个苹果”的故事,学院引导师生感悟历史、铭记历史、珍惜现在。


  紧跟时代发展,连通线上线下。学院重视课程信息化建设,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习通”等软件、精品开放课程、网上视频公开课等互联网手段,尤其是学习强国、微信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早在2017年,学院就落实学校教学改革要求,在河南高校中首家引进“××智撒教学软件”,建设智慧思政课堂,使传统教学与新媒体新技术融合,实现了大班课堂师生全员互动,增强了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参与感,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院教师不仅很好地完成了线上教学任务,还在新的教学业态中探索出集体备课、集体网课、专题式网课等多种教学新方法新手段,增强了网络课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疫情期间,学院全程组织线上教学,完成本、硕、博教学工作量3万多学时,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1门课程获批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课程获得“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一等奖,2位青年教师在教学技能大赛中获佳绩。


学院举行纪念“一二•九”红歌快闪活动


  夯实学科工作基础 切实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加强学科制度建设,明确学科方向。学院建立了以质量和创新为核心的学科发展长效工作机制,理顺了学科设置,制订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学科方向的建设目标和具体任务;制订并修改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完善了课程体系,细化了人才培养目标;组建学科迎评工作小组,积极做好学科评估和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等工作。经过多年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逐步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农民问题研究。此外,按照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三位体”的建设思路,学院组建了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部,通过机构建设,促进教学与科研有机融合。


  打造学科团队,搭建学科平台。自2019年获批河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来,学院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重点学科建设,根据二级学科设置要求和学校办学特色,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农民问题研究四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与团队。学院根据《河南农业大学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制订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团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把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科成员。学科的影响力、学术意识、科研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学科发展中,学院注重学科方向与教研平合的有效融合,逐步形成了学科方向引领教学、科研工作,平台建设支撑学科发展的良性机制。学院现有3个科研平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学发展与农民权利研究中心,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心2个校级科研平台。


  健全科研扶持管理机制,强化学术交流。学院制订并完善了《科研激励办法》和《学科绩效考核办法》,出台学科出版资助政策,建立健全教师科研激励机制,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蓬勃发展。学院先后邀请韩庆祥等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做客“求是讲坛”线上线下开讲,提升教师学术意识和能力,营造浓厚科研氛围;以新一轮学科评估为抓手,梳理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加快“请进来、走出去”步伐,在相互交流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方向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问题。2019年4月,学院与上海社科院《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了“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与学术能力提升研讨会”;2019年6月,学院承办了由教育部社科中心和《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编辑部主办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提高了学院学科的对外影响力和发展后劲。


  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持续储备人才力量


  坚持人才兴院。学院积极推动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努力改善学院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积极引进马克思主义学科高层次优秀人才,从独立建院之初的20余人迅速发展到60余人;加强落实《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办法》,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不断加强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抓源头把入口严把基础关,签承诺重品行严把政治关,配导师促学习严把质量关,互听课建制度严把考核关,强培训重研修严把效果关,全方位立体化推动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提升。


  加强培训研修。学院注重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参加国内外高级访学计划;积极组织教师到国内外高校学习教学科研经验,到革命圣地开展社会实践,到沿海城市了解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近五年,学院利用暑假时间组织全院教师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信阳大别山干部学院、嘉兴南湖干部学院和贵州师范大学等进行理论、实践研修,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每周五下午集体收看教育部举办的《周末理论大讲堂》,组织集体备课会,举办“博土论坛”,开展全体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平台使用培训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专题培训,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


  狠抓师德师风。学院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要求,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确保思政课教育的纯洁性和正能量的传播;发挥工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建设“模范教工之家”,努力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幸福感,营造和谐共进的学院事业发展氛围。


  近年,学院教师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系列”征集评选活动中,10人次获得一、二等奖;在省工会教学技能竞赛、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奖励基金评选、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基础”课优秀公开课展示、中南财经大学举办的全国高校“十九大精神‘三进教学展示及研讨会”等比赛和活动中,先后有20多人次获奖。尤其在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赛中,学院教师1人获特等奖,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创造此次河南高校最好成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必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围绕学校建设“以农为优势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实现“党建创样板、教学铸金课、科研强特色、队伍上层次、服务扩影响、保障有提升”的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以更昂扬的姿态奋力投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作者:马菲 陈娱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责任编辑:李达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