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共建单位巡礼 > 正文

打造“中医药味儿”,实现“融”“实”“深”

——记河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三结合”教学法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2日18:36 来源:《河南教育》(高等教育)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洽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关键课程作用,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学校党委大力支持和重点保障的基础上,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逐渐摸索出一套“三结合”教学法,实现思政课的“融”“实”“深”。“三结合”教学法即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三结合”教学法可以引导大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用,帮助他们实现由形式认同向实质认同、由理论认同向心理认同、由评价认同向实践认同的转化。


  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实现思政课的“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要练就不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不能见学生提问就发怵。教师导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是指让学生在课前根据教师布置的相关问题,提前查阅资料和文献然后师生共同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答案。采取导学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解疑释惑,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导学,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为此,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教师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比如,及时为教师购买党的创新理论书籍,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学习研讨、教学技能大练兵等活动,邀请全国教学名师示范教学,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等等。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自学,学院在每学期伊始,都会开展“读书计划”活动,提醒并鼓励各学科教师根据所授课程及所带班级的情况推荐并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而逐渐形成“四读”习惯,即经典导读、论文细读、理论深读、跨学科泛读。比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推荐学生阅读《天朝的崩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问题意识,锻炼思维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学生自学不只体现在课前、课中,也延伸到了课后。教师会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草坪会等活动共同探讨交流,菅造阅读、思考和相互沟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使思政课具有独特的“中医药味儿”,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推荐书目方面,尽量将思政课的教学重难点与中医药专业相结合,引用一些中医药方面的案例。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教师会引导学生选读一些医疗社会文化史方面的着作,如《上帝的跳蚤》《枪炮、病菌与钢铁》等,并把中医药发展史融入教学过程。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教师会把中医药发展史上名医大家的医德故事与职业道德内容教学结合起来,挖掘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人文历史精神宝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教师把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辨证施治与唯物辩证法内容教学结合起来,通过举中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原则与唯物辨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高度契合。


医德馆课堂实践现场


  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思政课的“实”


  课堂实践主要是通过在课堂上采用微演讲、微电影、微阅读、微朗诵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这种参与式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结合中医药大学的特点,河南中医药大学的医史馆、医德馆成为学生的课堂实践之地。每学期伊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授课教师都会带领学生走进医史馆讲授鸦片战争,让学生了解鸦片的历史以及鸦片对中国的影响,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以来中医药面临的困境和应对策咯。这不仅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兼具“中医药味儿”,还引起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医药发展命运内在关联的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师也会带领学生走进医德馆,回顾“药王”孙思邈在医学上的地位和贡献,了解孙思邈在医学道德上的重要贡献及其《大医精诚》篇的主旨和特点,探索中国传统医学道德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成熟的历程,帮助学生了解医学道德与医学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医学道德对于医者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把思政课延伸到社会大课堂上,组织师生党员到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革命老区等地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积极拓展实践课堂。近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先后组织师生党员赴开封市兰考县开展“学习焦裕禄精神”活动,赴新郑市龙湖镇开展“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活动,赴郑州市管城区城东路街道郑汴路社区开展“共筑中国梦、中原更出彩”活动,赴新县、固始县开展“感悟红色文化和精准扶贫精神”活动,赴四川省成都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创新了课堂形式,丰富了课程内容,在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师生的同时,聚焦现实、注重实践,进一步提升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实现了思政课在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在理想与现实的辉映下日益向“实”。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实现思政课的“深”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于“进”“出”之间形成了思政教育的合力。


  思政讲堂”请进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开设“思政讲堂”,广泛邀请省内外、校内外各领域优秀人士在“思政讲堂”开讲。中共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人大代表都曾受邀做客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讲堂”。他们为“思政讲堂”的师生听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信息,拓展了师生的学术视野。


  名师讲堂”请进来。“名师讲堂”主要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仲景青年教学名师李永菊工作室,邀请国内思政课教学名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位教学名师都曾应邀来校进行示范教学。这对推动学院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快速提升、推动学院名师工作室建设,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集体备课请进来。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仅重视集体备课,还注重联动备课。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郑州市初中、高中思政课教师举行初中、高中、大学思政课衔接集体备课会,对于如何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育人模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理论宣讲走出去。讲好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政课教师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位教师到学校、党政机关、医院和社区等地积极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成功架起马克思主义与群众的桥梁,成功打通理论宜讲“最后一公里”,使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为多个单位新入职教师和医务人员做讲座,为乡镇基层干部培训班和社区、办事处2020年度“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上党课,为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人理论培训班授课等。


  指导学生走出去。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成立了‘初心”学习社理论社团,“初心”学习社理论宣讲员形成了“确定主题、集体备课、理论试讲、开展宣讲、反馈总结、定期汇报”的宣讲程序。他们利用周末时间在学校和附属医院定期开展理论宜讲,做到了在宣讲中不断深化理论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升宣讲效果,并获得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网课微课走出去。马克思主义学院设立了图书信息中心,开发了网络在线课程,不断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战病疫、救苍生”大无畏气概的感召和激励下,思政课教师用好疫情活教材,将抗疫战“疫”工作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很好地发挥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中的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多位教师录制徽课和微视频,弘扬宣传“学习伟大抗疫精神,践行青年时代担当”主题,如录制“战疫’有我,让党旗髙高飘扬”微党课在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发布,录制微课“疫情之下,我们来谈谈责任和担当”,讲授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河南中医药大学的青年学生志愿者的抗疫故事等,让学生在疫情中学习和思考,在思考中成长和进步。


作者:关颖 李永菊 赵保海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责任编辑:李达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