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研究园地 > 正文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用工匠精神锻造精致“思政课”

发布时间:2023年04月07日18:47 来源: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即将过去的2022年对新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来说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一年,该校选派的三名选手在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练兵、大比武、大展示”活动中夺得了专科组三个项目的五个特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在全省同类院校名列前茅。精诚所至金石开,如果说拿奖有秘诀,那么对于这几位优秀选手而言秘诀就是在授课时所坚守的那份工匠精神。


  做到极致 青年骨干教师的基本修养


  “我是以39岁的‘高龄’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参赛的”,朱东方这么调侃自己,“虽然在年龄上我认为自己没有优势,但只要我认定的目标,我就必须做到最好。”


朱东方


  朱东方获得的是“教学展示”和“综合素质”两个项目的特等奖,这一切对于她来说来之不易却也是实至名归。


  备赛全程,她始终处于一种高速运转的状态,“我做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自己的最好,不管结果如何,最起码对得起自己。”这是朱东方一直以来对待工作的态度。校赛准备时每天忙到深夜,利用学习强国、中国慕课学习并搜集素材,让资深教师帮忙参谋着试讲成为了那段时间工作的全部。原本选取之前参赛讲过的题目,经过充分学习后的再加工,最终呈现出来的却是一堂完全不同的课。经过与多位同事磨合试讲,评价优劣参半。资深教师吴淑梅听完课后否定她说:“你现在的课脱离了自己的风格。”


  校赛时间在逐日迫近,为了让课讲的更加精彩,能达到同事们近乎严苛的标准,继续查资料,调程序、组素材、借方法,甚至每个夜晚的梦境里都是课。比赛前的一天凌晨,从睡梦里惊醒的她突然来了灵感,抓起床边的笔和纸把思路记了下来,穿衣起床,打开电脑,修改课程,眼前豁然开朗,这不就是我要的那节课吗?


  校赛的讲台上,面对众多同事和评委,她娓娓道来,征服了在场观众。当她接过第一名的荣誉证书时,她看到了吴淑梅老师竖起大拇指的手。


朱东方教学展示特等奖


朱东方综合素质特等奖


  省赛的备战不亚于一场“铁人三项”,让我们看看她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都做了什么:把中国慕课网上的所有相关课程全部通读;修改了7次,累计20万字,涵盖《德法》课的整本教材的15个参赛专题讲稿;试讲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


  在这段时间里她唯一的放松方式就是听听另外两位选手的课,帮助对方找思路,改稿子。“这次备赛我们是青蓝结对,年轻教师的思路开阔,知识趋于前沿,从她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朱东方回忆到。从6月6号到6月20号比赛当天,每天早八点晚十二点的备赛就这样一直保持着。按照省赛的抽签顺序她是最后一个参加比赛,看到同赛两位老师的成绩都很好,这让她对自己充分的准备充满了自信。


  “看到抽签题目时的前几秒,的确有点儿慌,那不是我最擅长的内容,但前期积累的海量素材在脑海中闪过,可以把这些知识点运用到题目中来,计划产生后,我平静了下来,于是按照临时计划顺利完成了比赛。朱东方回忆到。15分钟的比赛结束,结果随即显示,“第一名”,这个结果是梦寐以求的,也是来之不易的,更是多少个日夜艰辛付出的结果。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成绩不能归属于我个人,是学校给了我最大的支持。”朱东方说。“多年从事思政教学研究并有着多个国家级思政教学成果的党委书记张林教授几乎每天都要挤出时间听我的课,听完随即进行指导。副校长原淑慧时刻关注着我们的备赛进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崔立锋把我负责的行政工作进行了调整。在最后半个月的封闭训练中,为了营造与比赛场景完全相同的环境,选教室、上设备、调机器,其它部门的同事在一天之内为我们建造了一个完全按照比赛要求的系统。”


  在采访时朱东方一直在调侃自己的年龄,其实39岁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一个最好的年纪——精力和经历在这个阶段达到平衡,有足够的精力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支撑着她拿到好的成绩,但能拿到这个第一名她靠的不是经验,而是把事情一次次的反复去做,在一次次的反复中积累和磨砺,最终做到极致,这也正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披荆斩棘 思政新人的赛场初体验


  不同于朱东方,申璐和桑蕊蕊才刚刚走上思政课讲台不到两年,她俩参加这次比赛不亚于让幼童与成年人进行力量和智力的比拼。同为思政课教师,却是一静一动截然不同的两种性格,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她们在这次比赛中拼劲全力的态度。


桑蕊蕊


申璐


  申璐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就教过思政课,也担任着学生辅导员和学生支部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所以讲思政课对于她而言并不是特别大的挑战。但是作为一个新人,能够代表学校参加省级比赛也是她不敢想的事情。申璐用“艰辛”这个词来形容自己备战省赛的过程。“我讲的是《形势与政策》,这门课比较特殊的是没有具体的教材,所以我需要在每一个大的主题下去找一个自己擅长的点来准备”申璐说。“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小视频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网络资源去来丰富自己的课程,讲稿删了改,改了删,反复琢磨,最终取得"教学展示"和"综合素质"两个项目的特等奖。


申璐教学展示特等奖


申璐综合素质特等奖


  申璐感言,“放低姿态,把所有人都当成自己的老师”是我在这次比赛中取得的最大收获。虽然自己在学校学习的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但知识积累与一起入职的同事有一定的差距,教学经验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资深教师相比更是相去甚远。面对困难,需要用信心和无数次跌倒再爬起来的决心去克服。比赛结束回头想想这种努力付出的过程很享受,也是自己人生当中一笔无形的财富。


  与申璐经历不同的桑蕊蕊,在求学至入职前学了七年的物理学教育,一个理科生怎么能上思政课?自信的桑蕊蕊在承认学科之间的巨大差异时,也会直面自己理论功底薄弱的现实,但是她却会把理科的知识结合教学实践融入思政教学。


桑蕊蕊教学展示特等奖


  杀入省赛后,最煎熬、最纠结的备赛开始了,对于还没有完整带完一个学年《概论》课的她来说,弄懂省赛的15个题目就像是在翻一座从来没有去过的大山,而且还要在翻山越岭的过程中记住一路走来的路线,但是她做到了。她硬是把《概论》的一整本教材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琢磨了一遍,最后独立完成了15个题目的讲稿。在这个过程中她流了很多次泪,她说压力是双重的,除了外界环境的压力以外,还有自己明明看到了瓶颈就在那里却感到无力突破的压力,哭过以后又继续拿起笔写板书、试讲,最终拿到了"教学展示"项目特等奖、"综合素质"项目二等奖。


  桑蕊蕊现在回过头去看处于瓶颈期的压力时,发现了自己的短板,虽然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极致,但是在课程基础理论这块还是有所欠缺,这也是今后要继续学习的重点。


  比赛已经结束,三位风格迥异的选手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深究其中我们会发现荣誉的背后都是独自一人默默努力的煎熬和痛苦。从三位选手的身上我们感受到工匠精神是一种默默无闻的积累和沉淀,也是一种在强大专注力下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态度。


责任编辑:任万辉

最新发布

公众号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