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阳重要讲话精神,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安阳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50余名师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分水闸,以“走、访、拍、讲、写”等形式,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提升立德树人实效,在行走中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新中国成立前的千百年间,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构造使林县人民深受水资源奇缺之苦,解决水的问题成了当地人的最大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在县委带领下,从1960年开始,依靠双手和简易工具修建了一条长达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林县人民的饮水和灌溉难题,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伟在红旗渠纪念馆授课
师生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时的路线进行参观,在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和青年洞等纪念地,马院教师孙艺斐和李伟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上了生动的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红旗渠时强调,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师生们行走在红旗渠上
在红旗渠分水岭,李伟给学生们讲述了红旗渠设计者吴祖太在修渠过程中不幸牺牲和林州籍航天奋斗者刘洋.在新时代传承红旗渠精神克服巨大困难最终圆梦蓝天的故事,他们的感人事迹感染了在场的所有同学,使大家深受鼓舞。
红旗渠分水闸前感悟总书记殷殷嘱托
在青年洞,孙艺斐围绕“梦想”和“奋斗”两个关键词,给大家讲了新时代如何将红旗渠精神融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具体实践之中,从历史起点、时间转换、发展必然三个维度深入剖析了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孙艺斐在青年洞前授课
以青春之我,成就出彩人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红旗渠精神,他说,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到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再到考察红旗渠时强调“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扬精神之旗。只有珍视宝贵精神财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新胜利、创造新辉煌。红旗渠精神永在!
接受洗礼,收获满满。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青年要继续踔厉奋发,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不忘英勇斗争的峥嵘岁月,履践致远,不忘先辈之初心,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前行。
安阳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李孟雅说:红旗渠之行,带给我深深的震撼。社会主义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也是拿命换来的。我们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来之不易,今天更应珍惜。我们要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刻苦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继承革命优秀主义传统,使红旗渠精神代代发扬。红旗渠精神会指引着我,并将成为我一生不竭的动力,激励我勇毅前行!
同学们分享行走中的收获
安阳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常坤伦说:如果当时的林县人民不争先恐后地投入到红旗渠的修建,那么他们的生活一定不会像现在一样幸福。通过这次学习,我对红旗渠的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红旗渠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当中自觉践行红旗渠精神,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同学们分享如何建造自己人生的“红旗渠”
红旗渠之行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蜕变之行,师生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师生们表示要用实际行动将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红旗渠精神永放光彩!